原标题:曝光效应可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度
导读:
“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来自百度百科。...
“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来自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只要提高在他人面前出现的频率,对方就会对我们更有好印象。现实中很多例子都印证了这个理论,比如上课坐前排、多回答问题,老师的印象会好,买东西时更可能买经常看的广告里的牌子等等。
运用“曝光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立人设,在不熟悉的圈子里更快地被人注意,进而获得更多的机会与更好的口碑。
刚开学的网课期间,我发现一个同学高频发朋友圈,一两天一条,内容稳定在打卡各种美食店,文案也是比较轻松接地气的,并且其他同学的朋友圈她每条必赞,给人的感觉是热爱美食、好相处的小美女。
结果她很快混了眼熟,大家还没开学见面就都知道她,并且好多人找她线下面基,没见过她的人也对她评价很好。
了解到她的行为属于“曝光效应”后,我开始在朋友圈尝试。本来三五天一条朋友圈、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来增长到几乎每天一条朋友圈、保持了将近一个月。内容和文案并没有太刻意,吃喝玩乐、自拍旅游、吐槽天气,都有发。并且其他人的朋友圈我都有点赞(但不仔细看),挑一些感兴趣的评论互动。尝试曝光效应的过程并没有花我太多时间与精力。
结果最近发现一些以前不怎么评论的人会给我留言,一些之前没见面同学约面基的数量也增多了。
因为尝试时间比较短,目前这次尝试给我带来的一些结果:
朋友圈的点赞和友好评论增加,获得了一些夸奖、鼓励和互动;
发现以前没有交集的人也在关注我/变得关注我,增加面基、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树立了积极生活的人设与较好的口碑,增加了他人对我的好奇心,在一般熟人的社交中获得了更多的友好对待。
关于曝光效应的做法,只要自然开放大方,符合自己的特点就行。除了朋友圈,还可以在大群、线下活动适当发言、刷脸。最好有个稳定人设、聊天名字与头像,比如吃货、文青、搞笑等等。宣发内容的话就围绕这个人设看着发,发完就不去管它了。
怕尴尬的话,就不去想曝光之后的结果、他人的评价,把自我曝光当作产品宣发、社会实验,专注于这个策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