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子书与纸质书籍的不同
导读:
暑假以来买的第一本纸质书,自从疫情不能返校、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一直在kindle上看各种书,哲学、散文、小说,其实觉得跟阅读纸质书的感觉并没有差很多。有时候觉得这种感觉上的差异...
暑假以来买的第一本纸质书,自从疫情不能返校、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一直在kindle上看各种书,哲学、散文、小说,其实觉得跟阅读纸质书的感觉并没有差很多。有时候觉得这种感觉上的差异只是因为被电子书市场冲击的越来越厉害的纸质书,所以会让有些人产生逆反心理,就像有些人觉得写字跟打字之间的差别一样,其实本质上差别不大。
在我自己的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上,也没有这么大的抵触。当然,仅限于我在kindle上的阅读体验,至于其他电子载体,比如手机、电脑之类的,说实话,感觉完全不一样。不知对于别人来讲会怎么样。而在这一点,我倒也不甚抵触。
因为在我看来,阅读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影响一个人的阅读体验,关键是在一个人的专注度。就像我在手机或者电脑上阅读一样,鼠标键或者手指不知不觉就会被书籍之外的东西所吸引,然后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kindle则完全不会有这种烦恼,因为它提供的也只是一个很单纯的阅读载体,没有任何书籍以外的东西可能会打扰到你。
当然,kindle也提供重点标识和笔记记录(只是输入法很缓慢,所以导致我也很懒得在其上做笔记,通常只做重点标识),就像知网一样,它们罗列起来之后也很方便查找,也没有网上人所说的那种不能前后照应之类的,我读书的时候也喜欢前后翻翻找联系,而kindle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
但今天收到这本书,一口气阅读了二十页。可能电子阅读器唯一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不能在书上进行随意的写写画画,而这在一个人的阅读体验中虽说不是那么重要,缺少了也很容易习惯,但真正去阅读时我发现其实这些小细节会让人觉得很安心。我想,当我们看完一本书,重新翻阅之后看见那本书上残留着我们在阅读时所记录的奇奇怪怪的描画与书写,多少会在我们心理产生一种电子书难以带来的书籍之外的满足感吧。
张爱玲在阅读《红楼梦》时,看到里面对各种生活、礼仪的细节刻画之繁之准之精致,对曹雪芹的评价由其个人上升到整个中国人的心理,大体是说,我们会沉醉于细节的海洋之中,用以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具体怎么说的忘了)。我想,当我们看到自己书本上的这些描描画画,也是如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