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居家的那段日子
导读:
那天和我妈说,你发现没有,进入到12月以后,天色变了。她并没有立刻回答我。我不是确定,这是不是我的错觉。世界这么动荡,我纠结的家里的光线变化,是不是又是我没用废柴的又一个表现。...
那天和我妈说,你发现没有,进入到12月以后,天色变了。她并没有立刻回答我。我不是确定,这是不是我的错觉。世界这么动荡,我纠结的家里的光线变化,是不是又是我没用废柴的又一个表现。
因为这个国家的人都知道的原因,我们将近五十多天没正常出过门了,到了12月以后,本来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结果,在知道某人物去世的消息后,又被紧急通知,继续呆在家里十天。我妈店里因为没电了,冰柜里一盒子腌好的牛肉全坏了。
在被隔绝之后的又一次隔绝,我们像被彻底抛弃了似的。家里空前的安静。没有人再有开口的欲望。有时候,这样吃了睡,睡了吃,全家人各躺各的萎靡日子让我觉得好像是大清似的。我妈妈说,我爸祖上的一个爷爷,就是抽y片败光了家产。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可能还是个小学生吧,当时最大的感想或许是震惊,我家里怎么还有这种书里的坏人。
后来,建国后,很奇迹的,那家人的后代官运亨通,做到了地区行署专员的位子才退下来。当然,已经和我们没有关系了,只有家里的长辈还念念不忘“家族血脉”。
昨天下午,我突然反应过来,天色变化真的不是我的错觉,因为11月下了好几场大雪,非常大,我窗外的山全被白雪覆盖了,不远处楼房的尖行房顶,也因为落了雪的原因,变成了白色的。没有什么人出门,大地也都是雪,小区里很多车都藏在了雪里,他们的主人躲在屋子里不出来。
我和妈妈说,天色变化,是因为雪的原因吧,光线的折射。天空和阳光,因为雪的原因,加上了滤镜之后,的确整个屋子都像被上世纪90年代末的怀旧气氛笼罩着。这让我想起北京,2018年去到北京以后,因为看病的原因,我时常坐公交车从学校到北医三院,沿途经过大钟寺、塔院、翠微百货,这时候,我才发现,北京旧旧的。
我总觉得,海淀充满了暮气和死气,到了新中关楼下的一些连锁咖啡店,可能心情还会飘忽一点。以前,我曾经和朋友过天桥,去对面买了烤包子,拿去Wagas吃。也难怪郝景芳会想出“北京折叠"这个说法,那座城真的太割裂了。
我和朋友们是很无聊的,常常在散步的途中,指认某些景观像哪哪个国家,这种无聊的兴奋可能会被左翼网哲嘲笑。已经很多天没下雪了,我们全家起床的时间越来越晚,前夜里,总是因为上门的那个捅嗓子眼服务,不能安心早睡。
上午的时候,天是接近透明的蓝,就像日式风格广告画片里会出现的蓝。到了下午,又变成了很浅很旧的黄色,旧到让人以为马上天就要黑了。我们身在其中,生活像变成了慢动作,被加倍地延迟,拉伸,变得松软,没有明天的混着日子。我时常能听到隔壁家逗孩子的声音,此前我闻所未闻,男人能对孩子这样频繁地有兴趣和耐心。